《卧虎藏龙》:永远载入武侠电影丰碑的传奇 - 星辰不卡影院

《卧虎藏龙》:永远载入武侠电影丰碑的传奇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5-26 18:48:09

原标题:《卧虎藏龙》:永远载入武侠电影丰碑的传奇

李安说过:每个人心中都卧虎藏龙,这头卧虎是我们的欲望,也是我们的恐惧,有时我们说不出它,搞不定它,有时它给我们危险,给我们不安,但也正因为它的存在,才让我们保持精神上的警觉,才激发你全部的生命力与之共存。

《卧虎藏龙》

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横空出世,这部制作成本1500万美元的武侠电影,虽然一开始在泛亚洲市场并没有受到追捧,但积累了强大的口碑,加之彼时电影本身所具有的浓郁东方特色和舞蹈般华丽优美的动作场面,极大的勾起了西方观众的好奇心,《卧虎藏龙》在北美取得了超过1.28亿美元的票房,迄今为止仍是北美票房最高的外语电影。

李安

李安把拍摄《卧虎藏龙》当成呈现自己少年时代对于“武侠世界”所有想象的一次尝试。他说:“中国的武侠不只是一种暴力的打斗,它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一种禅思,一种信仰,是一种探索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的模式,我想要把人物的内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融入到电影中。”《卧虎藏龙》也很明显的可以看出李安对于经典武侠电影的继承和创新,比如那场李安花了两周时间才拍出来的周润发与章子怡的竹林大战,苍茫的绿色竹海间,两人手持长剑,凌风而立,这个被誉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镜头成为永远载入武侠影史的经典画面,李安也坦言:“(拍摄这个)是迄今为止我们做的最艰难的事。”因为“最难做到的就是轻盈,主演们在竹林中穿梭,这需要演员们自身有力量,当事情看起来轻松时,那才是最难的。”有一场周润发的戏,因为武打镜头都是演员穿戴“威亚”挂在树上或吊车上完成的,周润发拍完被拉回地面,李安忽然发现吊车居然仍在滑动,李安当时都吓得骂出了脏话,但幸好人没事。

展开全文

袁和平

《卧虎藏龙》的动作指导袁和平,帮助李安实现了他对于动作和剧情之间关系的理解。李安对专业的动作术语、动作技巧并不熟悉,他把演员之间的动作场面当作一种类似于对话的表演形式,他认为动作戏不能设计的只有观赏性,更要体现出一种戏剧性,动作戏是一种发展和冲突。当然李安非常尊重袁和平,有时候袁和平会牺牲漂亮的动作戏来换取戏剧效果,而有时候李安也会牺牲戏剧性来换取好看的动作场面。但李安对于袁和平和袁家班的动作造诣,依然表现出了很大的敬畏。他后来坦言:“我不仅从演员那里学到表演技巧,还有关于制作电影的方方面面,比如摄影机的移动、剪辑、调色等,我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来了解它们的用途和使用技巧,并一直运用于我后来的电影中。”

对于有人说李安拍的《卧虎藏龙》与成龙的《醉拳》或李连杰的《黄飞鸿》等截然不同,甚至有人说李安的这部电影是给“西方人拍的”这一说法,李安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香港的武侠片强调的是打头,武打动作要非常精彩,但没有给角色留下太多发挥的空间。《卧虎藏龙》更接近于中国人对武术这一名词及其背后所代表的真正意义的理解。《卧虎藏龙》是一种情感工具,所讲述的东西是关于理智与情感、正义与背叛、纠缠与放下。它讲述了一个令人揪心的故事,香港的武侠电影是高度商业化的,这也注定了它们必须浮华、快节奏,远离中国文化,《卧虎藏龙》不同,它更多的是热爱。”

电影《卧虎藏龙》

英国电影杂志《帝国》曾经评价《卧虎藏龙》:《卧虎藏龙》在中国电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将中国人的名字第一次写入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栏。如痴如花的美景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打斗让人见识到了中国武侠的魅力。而此后这部电影的漫画、同名电视剧都有着不错的影响。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